導讀
數據中心因浪費水資源而備受關注。隨著我們越來越依賴數據中心服務,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保護這一寶貴資源?
數據中心如何減少用水量并提高效率?
數據中心因浪費水資源而備受關注。隨著我們越來越依賴數據中心服務,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保護這一寶貴資源?
大多數人想到計算時,都不太可能會聯想到水。然而,這種資源對于大多數大型數據中心的冷卻系統(tǒng)至關重要,世界數字基礎設施越來越依賴這些系統(tǒng)。
通過多種機制,水吸收服務器發(fā)出的熱能,保持其溫度穩(wěn)定,并使其不間斷地運行。
然而,我們依賴水來冷卻推動數字時代的裝置也帶來了新的問題,尤其是在嚴重缺水的干旱地區(qū)。
數據中心如何用水
數據中心使用大量的水來保持服務器冷卻,并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。
數據中心的高用水量主要是由于冷卻系統(tǒng)防止數據服務器產生熱量。冷水機、冷卻塔和空調等冷卻系統(tǒng)依靠水來維持設備的最佳溫度,導致大量的水消耗。
但究竟使用了多少仍然不清楚,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主要供應商缺乏透明度。因此,精確的測量也很難確定,因為水既用于冷卻機器,又用于發(fā)電。
發(fā)電的用水量可能是直接冷卻的四倍之多。數據中心的用電量占總用電量的近2%。雖然大約40%的數據存儲在小型現場服務器上,但越來越多的數據被外包給大規(guī)模的異地運營。
Uptime Institute的研究表明,單個大型數據中心每年的用水量高達675萬加侖。2021年的一篇論文估計平均約為150,000加侖。高達57%的水可能來自飲用水源,這對于工業(yè)用途來說是不尋常的。
而且,這種做法可能會給當地供水帶來巨大壓力,尤其是在干旱多發(fā)地區(qū)。此外,冷卻系統(tǒng)中使用的水通常最終會成為廢水,這可能是一個額外的環(huán)境問題。
大部分的用水問題是由于冷卻系統(tǒng)效率低下,尤其是冷卻塔。冷卻塔用水噴射服務器產生的熱空氣,或將空氣通過濕介質。通過與水接觸從空氣中去除熱能,然后較冷的空氣再循環(huán)。大量的水因蒸發(fā)而損失。許多這些系統(tǒng)還使用冷卻裝置(冷卻器)來降低空氣溫度。由于水會滋生病原體,因此必須使用有毒化學物質進行處理,這些化學物質可能會與水蒸氣一起釋放。
絕熱冷卻采用類似的原理,但僅在環(huán)境溫度需要時才會啟動。雖然這些系統(tǒng)可能需要更少的水,但也需要更多的能量來運行。
為節(jié)約用水,考慮數據中心的位置
耗水量取決于許多變量,包括IT送風設定值、地理位置的環(huán)境溫度和濕度范圍,以及部署的冷卻系統(tǒng)類型。并非所有用水冷卻的系統(tǒng)都要使用大量的水,有些系統(tǒng)使用更高比例的電能,加上更多的設備,只使用空氣而不使用水來排出熱量。有些只在夏季高峰月份使用蒸發(fā)冷卻,并且根據地點的不同,每天可能只需要幾個小時少量的水。
盡管如此,根據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2021年的研究,多達五分之一的數據中心從已經“中度或高度”缺水的流域取水。
將數據中心安置在這些地區(qū)與當地的用水發(fā)生了沖突,特別是因為其中許多數據中心的供水來自已處理過的水,這些水可供飲用以及住宅灌溉和清潔。在一些地區(qū),由于可能會給供水帶來壓力,新建數據中心的許可已被拒絕。在其他地區(qū),居民和環(huán)保組織也提出了抗議。
在寒冷氣候下建立數據中心可能會減少用水需求。通過使用已經被自然環(huán)境冷卻的外部空氣,可能不需要冷卻器,或僅在一年中較溫暖的時期使用冷卻器。Google和Microsoft已經嘗試了這種被稱為“自然冷卻”的方法。
Google堅稱,其正在尋求一種超本地化的用水方法。且聲稱,在每個數據中心園區(qū),其冷卻決策都會考慮當地環(huán)境,平衡無碳能源和來源可靠的水的可用性,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當前和未來的凈氣候影響。
不過,其認為水冷式數據中心比風冷式數據中心更高效。雖然在某些情況下是正確的,但在其他情況下則不然??諝饫鋮s的支持者認為,總體而言,這種方法效率更高,并且需要更少的資源來運行。
*轉載自千家網